关于奇亿开户
- 发布日期:2024-07-21 22:25 点击次数:158
“希望西方国家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努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更多真正地去了解中国。”
这是傅莹在08年西方妖魔化中国之时,愤然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发出的呼吁。那个时候,作为中国驻英大使,傅莹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了她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努力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曾被誉为“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的中国外交部铁娘子,也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她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和个人的奋斗最终改写了自身命运,书写出不朽的传奇人生。
一、青年辍学下乡—仍旧对生活抱有希望
1953年,傅莹出生于内蒙古通辽,父亲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精通汉语,热爱作诗。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傅莹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原本,傅莹立志像父亲一样,饱读诗书,刻苦学习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但天有不测风云。1967年,成为了傅莹平静生活的转折点。
那场轰轰烈烈的风波将自己父亲送入了监狱,也迫使年仅16岁的傅莹从学校退学,前往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个农场进行劳作。
农场生活艰苦,傅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太多。在这里,她需要每日不停地工作。
广播站的工作并不难,但却十分繁琐。作为一名广播员,晚上,她需要亲自携带放映设备到各个站点,搭设荧幕,为战友们放送影片;为搭建放送荧幕,爬上过高高的电线杆。
而早上和中午的时间则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播放天气和其他消息。即使如此,这个瘦弱的女孩子却从未丧失过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在工作同时,傅莹坚持自学高中课程,每当有空的时候,还会到农场附近的图书馆进行阅读,就连广播电台在播送英语节目的时候,她也会偷偷地跟读,不放过每一个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傅莹曾回忆到:“这些体会,都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加坚强,也让我变得更豁达,做事情不那么斤斤计较,乐于也敢于奉献。”
下乡日子,磨练出傅莹顽强的意志力,豁达乐观的精神以及坚持学习的良好态度。纵使生存环境艰苦,她仍坚持提升自我,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以积极上进的处世态度来面对生活的重压。而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傅莹珍贵的人生财富,在日后成为了激励自己的精神源泉。
二、外交部的日子—历练与成长
3年下乡的日子不仅磨练了傅莹的意志,也为她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1973年高考恢复之际,她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成功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主修英语,但她仍不满足,同时还兼修了法语和罗马尼亚语。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习扎实了傅莹的外语水平,让她收获了在外交部任职的机会,并在35岁那一年担任了邓小平的贴身翻译。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并共同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一历史性的一幕也被照片所记录。
在照片中,傅莹坐在撒切尔夫人右后方,为邓小平提供翻译服务。她身着灰色大衣,显得干练而又优雅。她用自己的真才实干架起中英沟通的桥梁,促进双方信息的互通,成为中国外交历史上的见证人。
而与邓小平共事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让傅莹印象深刻的事情。在1988年1月20日,84岁高龄的邓小平接见了48岁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翻译的过程中,傅莹由于紧张,不小心把“84岁”错译成“48岁”。
但是邓小平没有怪罪傅莹,反而幽默地调侃道:“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与布兰特夫人一样年轻咯!”这一诙谐的解释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在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了现场这欢乐的一幕,题名为《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这一小小的插曲成为了一段佳话,记录着中挪两国友好的往来。
外交部的工作锻炼的不仅是傅莹的工作能力,更多的是她临危不乱的稳重与风度。1988年,傅莹担任了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的翻译,陪同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外长记者会。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人大的记者会,傅莹很是紧张,她担心自己的翻译词不达意,无法将讲话人的意图清楚地传达。于是,在这份紧张压迫之下,傅莹提前了40分钟来到会场,手心因对会议的担忧而发凉。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钱其琛的应对态度。他不慌不忙地步入会场,看到傅莹的慌乱,他问:“紧张吗?”傅莹如实回答之后,外长亲切地说:“今天是考试,考你,也考我呀!”
正是这番对话让傅莹幡然醒悟,明白了比自己压力更大的是外长,自己作为翻译更不应该把紧张的情绪展露出来,自己应该更好地去提升良好的抗压能力。
傅莹回忆:“此次的经历让我的情绪控制能力升了一个层次”
在外交部担任翻译的这些经历让傅莹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除了她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升之外,出席各种国际会议的经历对于傅莹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一场场的会议之中,她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同时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她的智慧、幽默和见识,离不开她在外交部时的积累。多次的会议经历让傅莹愈发成熟稳重,不会再因要面对如此多听众而紧张害怕,反倒更加游刃有余。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傅莹在面对公众和长枪短炮的记者时,没有丝毫慌乱,而是冷静从容地说道:“欢迎大家采访这次大会,也感谢你们这么关注我们这次的发布会。刚才来得稍微晚了一点,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
她的发言幽默有趣,显得亲近而不狎昵,在展示她个人魅力的同时也树立起发言人的威严,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尊重。不得不说,外交部给了傅莹充分的历练,她的成长也充分证明了自己足够有能力胜任外交官这一职业,担得起国家寄予在她身上的厚望。
三、中国铁娘子—柔与刚的结合有多不好惹?
其实,傅莹之所以被大众所喜爱,除了她不断克服磨难,提升自我的成长经历和优雅从容的性格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她那份拳拳爱国之心。
很多人都会惊讶于傅莹所展现出的两种处世态度。在平日里以“优雅”“知性”著称的傅莹,在面对外国的诋毁之时,却是毫不怯懦,铿锵有力地回击,是个十足的铁娘子。
2020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佩洛西呼吁各国在5G网络建设中远离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宣称:“中国正试图通过其电信巨头——华为,来输出其‘数字专制’,威胁那些还没有采用他们技术的国家实行经济报复。”
到场的傅莹落落大方地站起来,不慌不忙地反问佩洛西:“就我所知,世界运作的方式是,技术是一种工具,自从中国40年前开始改革后,引入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技术,微软、IBM、亚马逊,他们在中国都很活跃。自从我们开始1G、2G、3G和4G以后,所有的技术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中国保持了它的政治体制,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取得了成功,没有受到技术的威胁。”
并且有力地质问对方:“可为什么如果把华为技术引入西方国家的5G,就会威胁政治制度呢?您真的认为民主制度这么脆弱,华为区区一家高科技公司就能威胁到它?”
两方的辩驳之中,傅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美国的体制诘问佩洛西,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的光芒,有理有据,高下立判。在傅莹坐下之后,全场掌声雷动,为她的机智而鼓掌。
或许,傅莹在踏入外交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当成了自己毕生的使命。她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为这一使命所奋斗。笔者认为,她很了不起,也许,用“巾帼英雄”这个词语来形容她也不为过。
她把语言当作自己的工具,投身于外交事业之中,为促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而努力,这何尝不是一项伟大而传奇的事业呢?
傅莹很好地将刚与柔结合在一起,在待人处事方面令人感觉如沐春风,而涉及国家利益和底线之时,又丝毫不会示弱服软。
如此女子,为国民树立了优秀榜样,是当代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她的传奇人生,也定会长远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投身于祖国建设中的青年们。